2016年上半年民间固投增2.8% 增速持续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民间固投
在蘇德戰爭期間,由於蘇聯準備不足,加上德軍的確很強,所以在戰爭前期的時候,蘇軍節節敗退,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後,才勉強守住防線;而此時的德軍已經深入蘇聯腹地,兵圍蘇聯首都莫斯科。由於德軍的速度太快,在古德裏安的裝甲部隊出現在莫斯科附近時,莫斯科還未做好戰爭的準備。

幸好德軍也沒做好進攻莫斯科的準備,斯摩棱斯克像一枚釘子卡在德軍大部隊前往莫斯科的路上,所以德軍大本營準備先拿下斯摩棱斯克,於是便有了斯摩棱斯克戰役;在此戰中,雖然蘇聯西方麵軍損失慘重,但算是初步完成了既定目標,不僅拖延了德國中央集團軍群進攻莫斯科的時間,而且還對德軍造成了較大傷亡,尤其是坦克兵團和摩托化兵團損失慘重。
按理說,此時的德國中央集團軍進攻莫斯科的勝算已經不大了,但斯大林並不滿足,他意圖在基輔再拖延德軍一段時間,甚至有可能的話,最好擊敗德軍,而後進行大反攻。嚴格來說,德軍進攻烏克蘭的時間要早於斯摩棱斯克戰役,但是直到1941年8月23日,基輔戰役才算是真正爆發。

當時蘇聯在基輔擁有西南方麵軍、布良斯克方麵軍以及南方麵軍的一部分,總兵力達到85萬左右。而德軍方麵也不知道是怎麽了,可能蘇德戰爭真的是在比斯大林和阿道夫誰犯的傻更多吧,阿道夫讓博克元帥分一部分兵力去幫南方集團軍群去圍殲駐守基輔的蘇聯軍隊;結果基輔戰役中的德軍就是由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的一部分組成,總兵力達到50萬左右。
雖然斯大林犯傻,但他身邊的那些伏龍芝軍事學院培養出來的高級軍事人才可不傻啊,第一個勸斯大林的是德高望重的布瓊尼元帥,這布瓊尼元帥功績卓著,早在1935年時便被授予元帥軍銜;在基輔戰役爆發前,布瓊尼元帥擔任西南方向總司令,由於部隊的努力奮戰,使德軍南方集團軍群進展緩慢,“要想進攻莫斯科,必須擊敗布瓊尼”成為德軍的口號。

在基輔戰役期間,他準確地判斷出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即將迂回包圍基輔,為了挽救即將陷入重圍的軍隊,他不顧斯大林不準後退一步的命令,向斯大林提出撤退的請求,由此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被撤銷了西南方向總司令的職務;此後他逐漸淡出了蘇聯軍界,以後擔任的幾個方麵軍司令職務基本屬於過渡性質;二戰後任蘇聯農業部副部長,主管養馬業。
而第二個勸斯大林的就是後來被譽為蘇聯第一名將的朱可夫,當時朱可夫雖然還不是元帥,但已經官至蘇軍總參謀長;在基輔戰役爆發之前,朱可夫力主放棄基輔,將西南方麵軍撤到第聶伯河對岸,以避免被德軍合圍,保存實力,再圖反攻。但斯大林不僅拒絕了朱可夫的建議,而且還解除了他的總參謀長的職務,降任他為預備隊方麵軍司令員。

但朱可夫的運氣比布瓊尼元帥好一點,在基輔戰役結束後,斯大林認識到了朱可夫建議的正確性,肯定了朱可夫的能力;而且當時朱可夫率領預備役方麵軍在斯摩棱斯克戰役中表現得非常不錯,他指揮的收複葉利尼亞突出部戰役是斯摩棱斯克戰役中蘇軍唯一取勝的一次戰役,斯大林對朱可夫在葉利尼亞突出部取得的勝利十分滿意,此後才有了朱可夫的平步青雲,直至成為傳奇。
而第三位勸斯大林的就是鐵木辛哥,說來這鐵木辛哥也是個大忙人,斯摩棱斯克戰役還沒結束,便奉命匆匆帶部隊趕到基輔,並接替剛被撤職的布瓊尼元帥,接管了全烏克蘭蘇聯部隊的指揮權,成為基輔戰役的最高指揮官。但鐵木辛哥也不是一個“草包”,一看局勢圖,就知道大事不妙,因為他發現德軍已形成合圍,局勢已無法挽回。

於是他趕緊派參謀長圖皮科夫少將飛抵莫斯科,麵見斯大林,堅決要求將部隊撤出基輔地區,但斯大林仍嚴令堅守基輔地區。鐵木辛哥沒辦法啊,隻好盡最大努力布置防禦,但德軍的進攻實在太凶猛了,蘇軍節節敗退,無奈之下,鐵木辛哥再次堅決要求最高統帥部準予西南方麵軍全線突圍,撤出基輔地區。
這一次斯大林終於鬆口了,準許了鐵木辛哥的撤軍請求,但奈何此時局勢已經無法掌控,指揮係統已經被破壞,大量蘇軍被分割包圍;鐵木辛哥集合各部不惜一切代價突圍、並盡其所能的組織了幾次較大規模的突圍行動,但都失敗了。最終在鐵木辛哥的努力下,僅有15萬左右軍隊成功突圍。

根據戰後統計,在基輔戰役期間,蘇軍的85萬軍隊及後續各路援軍,共計傷亡19.32萬人左右,被俘65.2萬人左右,而德軍的傷亡僅在13.2萬人左右。這個代價比斯摩棱斯克戰役可慘重多了,而且還沒起到太大的作用。如果按照朱可夫最開始的建議,將這些蘇軍撤走的話,莫斯科戰役就不會打得那麽艱難了。
最新留言